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乙联赛改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乙联赛改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足协官宣:2023年中超扩军至18队。足协官网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足球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指出,2023年中超将扩军到18支队,中甲扩大到20支队,中乙扩大到30支参赛队左右。
足协官网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足球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指出,2023年中超将扩军到18支队,中甲扩大到20支队,中乙扩大到30支参赛队左右。中甲联赛是在2020赛季扩军至18支球队,2023年将会扩军至20支球队,想要完成升级,将会更加困难!
2022到2023赛季中超联赛18支球队。
到2022赛季,中超将有18支参赛球队、中甲18支参赛球队、中冠24支参赛球队。
到2023年,中超联赛扩大到18支参赛队,中甲联赛扩大到20支参赛队,中乙联赛扩大到30支参赛队左右(2023年)。实行中超俱乐部“男足带女足”模式,把建立职业女足队伍作为中超俱乐部的准入条件之一,带动女足运动发展。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4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2019中乙俱乐部所在城市支持俱乐部发展座谈会上,确实提出了中乙扩军到64支队的改革方案,具体模式就是在现有中乙球队的基础上,引入中超和中甲俱乐部梯队,形成64支参赛队规模,并分两组,按联赛模式展开角逐。
目前,2019赛季中乙联赛共有32支队参赛,其中南北区各有16支。这32支队都是独立的法人足球俱乐部旗下的球队,与中超、中甲球队没有直接关联,只有个别队被形容为某中超或中甲队的“卫星球队”。比如,位于北区的淄博蹴鞠,因有不少球员来自中超豪门山东鲁能泰山,因而被称为鲁能的“卫星球队”。
按照未来的设想,目前这32支队将继续独立参加中乙联赛,不过是参加中乙A(或者叫别的名字)组别联赛,至于中乙B,就是要留给中超、中甲梯队。目前,中超和中甲联赛各有16支队参赛,如果都派梯队参加中乙联赛,那正好也可以组成32支队。当然,2020赛季中甲将扩军至18支队,即2020赛季中超和中甲共有34支队参赛,而且相当时期内参赛队总数只会比这个多,这也意味着可能以升降级模式来调节中超、中甲梯队参加中乙B的数量。
升降级方面,中乙A应该还会继续实行现在的升降级模式,只不过数量和形式上会有所调整,比如直接升降级和附加赛升降级方案可能会有调整。但中乙B的升降级方案可能会比较复杂,毕竟,同一个俱乐部不可能有2支队参加中超或中甲。这种情况下,需要统筹考虑。
让中超、中甲梯队参加中乙联赛,是个新生事物,现在也只停留在设想阶段,距离具体实施还有一段时间,包括升降级等在内的具体实施方案,还有待中国足协和相关俱乐部进一步研究确定。
问答之间,畅所欲言;欢迎点赞,或者拍砖。
绝对支持!这其实不算什么高招,实际上很多国外的联赛都这样安排,比如说西甲,巴萨和皇马的B队经常可以踢西乙,这对于梯队的球员锻炼价值很大,足协这次算是取了“外国经”,打算大胆变革了。
第一,这次改革是无奈之举,也是大胆突破。一方面,今年冬季,中国职业足球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很多俱乐部都因为财力不济,宣布解散或是处于困境中,中超的天津天海悬而未决,中甲有多支球队已经解散或是有解散的危险,中超和中甲必须递补球队,才能够满足空出来的名额,因此中乙将有多支球队获得递补机会,加上本就有球队退出,中乙联赛反而成了缺口最大的联赛,在补完中超和中甲后,补中乙的空缺又成了足协的目标,所以这个预备队踢中乙的方案也就应运而生。
第二,让预备队来踢中乙,其实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一方面,中超和中甲的预备队,至少在资金上没什么问题,可以实现正常运转,中超和中甲俱乐部本来就有预备队,之前一直踢预备队联赛,改成踢中乙,也不必再多花钱来养球队,中乙球队生存最大的问题——资金,可以用这种方式解决。另一方面,之前中超和中甲的预备队,只参加预备队联赛,毕竟水平有限,和中乙这种真刀真枪的比赛相比,还是有差距,踢中乙有利于预备队的成长。
第三,这种模式有先例可以借鉴,不必冒创新的危险。这种模式其实在五大联赛就有例子,如西甲,皇马、巴萨的梯队,都在西乙或者西乙B奋战,可以获得真刀真枪的锻炼,足协如果选用这种模式,可以直接套过来用,不必在摸着石头过河,也就不怕有什么不当之处,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了。所以,这其实是一套成熟的模式,足协只需要按照中国足球的发展实际,稍微改良一下就行。
对于这个政策,个人是十分支持的,一方面,解决了中国职业联赛的扩军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让预备队球员得到实打实的锻炼,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在中超、中甲球队出现空缺后,中乙俱乐部就需要补位。可是中国足球这个大环境下,中冠联赛根本就没有球队能够补上来。大家看看下面球队的情况——
以下是中乙提交了工资确认表,有准入可能性的俱乐部名单
1、甲乙附加赛负者:苏州东吴
2、甲乙附加赛负者:河北奥利精英
3、中乙第6名:江西联盛
4、中乙第7名:淄博蹴鞠
5、中乙第8名:四川优必选
6、中乙第9名:昆山FC
7、中乙第11名:武汉三镇
8、中乙第14名:青岛中能
9、中乙第15名:盐城鼎立
10、中乙第16名:浙江毅腾
11、中乙第19名:武汉楚风合力
12、中乙第20名:北京理工
13、中乙第21名:杭州吴越钱塘
14、中乙第24名:青岛红狮
待定、中乙第25名:保定英利易通
15、中乙第26名:拉萨城投
16、中乙第27名:广西宝韵
17、中乙第28名:湖南湘涛
18、中冠第1名:南京枫帆
19、中冠第2名:深圳壆岗
20、中冠第3名:山东望岳
21、中冠第4名:西安优柯
22、乙冠附加赛胜者:内蒙古草上飞
23、乙冠附加赛胜者:上海长空搏击
替补资格顺序(提交了工资奖金确认表)
24、乙冠附加赛负者:西安FC
25、中乙第31名:云南昆陆
26、中乙第32名:山西信都
27、中冠第7名:南京巴兰塔
28、中冠第8名:青岛中创恒泰
29、中冠第10名:菏泽曹州
在这30家俱乐部中,保定英利易通(保定容大)、云南昆陆还存在欠薪,且并未解决,这意味着他们也将无缘2020年中乙。杭州吴越钱塘还将退出参加五人制联赛。如果中乙递补中甲四家俱乐部,这意味目前的30支球队只剩下23支。而去年中乙的参赛球队是32支。球队至少少了10支。中超俱乐部的二队最多只能参加预备队联赛,更多人没有比赛机会。如果他们能参加中乙,这对于他们的锻炼价值也很大。同时他们是大俱乐部的成员工资待遇不会差,这意味这一件事,那就是他们不会因为联赛中欠薪而爆出丑闻。西甲豪门俱乐部的二队就参加西乙联赛,队员也能更多得到锻炼。中国足协这么做也算是两全其美。
职业联盟呢?多年的事实已充分证明足协业余。把联赛交给职业联盟,足协抓普及抓青训抓国家队抓基础,干该干的事!不失位不越位。俱乐部老板是企业家人精,搞好联赛小菜一碟。你看看现在联赛让足协搞成啥了?
2020赛季取消中超,中甲联赛预备队比赛,预备队参加中乙联赛,南北分区进行。中超,中甲预备队球员年龄不得超过U21,每轮比赛可报3名超龄球员,首发二名累计上场三人。冲甲成功的中超球队预备队下一年度可升级中甲联赛,升甲后报名年龄可限制为U22,(每轮最多上场一名中超报名的外援名额),超龄球员上场比赛首发不得超过二名,累计不得超过三名。参加中乙联赛的中甲预备队冲甲成功,由于同一级别联赛每家俱乐部只能有一只球队参赛,若俱乐部降级,可替补参加中甲联赛,俱乐部未降级则不升级。中甲与中乙联赛球队不要求设置预备队编制。
个人是支持这样的制度,或者说还有更好的操作需要改进,当然这只是个人的意见。
现在我们的联赛就是中超中甲都是16支队伍,这其实并不利于足球的发展,所有联赛都需要金字塔式的发展,中超16支只能说我们足球水平确实如此,但中甲16支就相对少了些,或者说我们球队的比赛还是少了些。
个人很喜欢日本球队的联赛制度,在打亚冠的空闲时间内,组织没有参加亚冠的球队举行联赛杯,或者很多球员都不太重视,而且都是安排后备球员上阵,这其实就是让没有多少机会上场的球员得到上场的机会。
当然中甲球队的队伍数据未来增加至20支,这确实是发展的方向,而中超16支还是有些少,或者借此机会明年直接扩军至18支, 这让我们的联赛制度更完善。而且比赛多了收入都多了,这对于球队的经营还是有帮助的。
当然必要时让中超中甲二队参加中乙的比赛,或者把中乙比赛分为北部,中部及南部各12支队,每支队伍打4循环,这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做法。
而且我们现在的预备队联赛发展并不是那么好,让这些预备队直接参加中乙的联赛,有这样的实际比赛,相信会有更多人关注预备队,当然预备队还是可以保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球员参加不同的比赛。
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内各级联赛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管是中超,中甲还是中乙或者说是U23球队的球员都很少踢比赛,今年的时间一点走到了5月8日,余下的时间我们要只争朝夕。部分中超U23球队踢中乙,国青踢中乙也是可以接受的,中国足球正在改革中,任何的尝试都要符合足球的发展规律,目前足协的目的是让年轻球员有球可踢,在比赛中得到锻炼。笔者认为未尝不是件好事。
首先,在中国足协各项政策下,企业家对投资中国足球特别是乙级队已失去信心,这也导致报名参赛的乙级队数量不足,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金字塔塔底已崩溃。在这种局面下,中国足协推出预备队和U23参加乙级联赛,虽然说是无奈之举,但是确实是一箭双雕的好招,既解决了乙级队数量不足的难题,又解决了年轻球员联赛经验不足的问题,是一件好事!不过,还是希望尽快恢复有足够投资的乙级球队,这才是真正的足球金字塔塔底。
按目前中国足球现阶段的情况:
足协为了2024年奥运会着想,国青+部分中超U23球队参加中乙2020赛季的方案,本人认为有利也有弊。
先说利:
现阶段的人才太匮乏,又踢不上比赛,熊猫杯被韩国队脚踩奖杯羞辱的一幕更是堪称中国足球的耻辱。因此,中国足协下定决心让国青队踢中乙联赛,实在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中国足协以其为主体组队出战中乙联赛,也是希望他们够通过实战锻炼,积累比赛经验,提升竞争力。足协只能出此下策,效果怎么样,还未知,又让我们球迷四年翘首等待。“中国强则少年强”只有青年队出成绩了,我们国家队才能进步,基础打好了,顶端人才才能更多更好。
而中超U23球队球员为何参加乙级联赛,是足协,第一次承认预备队联赛属于鸡肋比赛,比赛强度非常低,球员没办法得到提高,然后才想到把这批球员放到更有竟争意识和强度比赛的乙级联赛去踢球。
足协的意图,就是帮助那些踢不上比赛的国青球员和预备队球员,目前中国足球人口基太少,只能在这些已注册了的足球人员上想办法给他们提高,强打增强剂,至少有球可踢,有比赛可练,不至于荒废了。
年轻球员在这种环境都是以小打大,毕竟乙级联赛的队员都是成年队的职业运动员,有些队的球员还是挺强的,有些球员都有曾经在顶级联赛的经历,现在国青去乙级联赛和他们踢中乙,肯定能够得到锻炼。无论是能力也好,心理状态也好,肯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必竟现这批球员能力在中超是没办法踢上主力,甚至替补。
再说弊
积分模式,那就是要对联赛规则形成冲击,国青打中乙,国青到底是计分计名次,还是计分不计名次,还是不计分不计名次?如果什么都不算,那可能会对比赛的质量带来影响,而且,国青毕竟是国字号队伍,这样的锻炼效果并不会很好。
一旦计分,这对中乙球队来说,就会产生压力,所以他们和国青踢的时候,就会比较认真。因为,这确实会对他们产生切身利益。如果不计分,对手如果敷衍了事,那更没能达到效果。
组队模式,就是国家再次圈养这些球员,而不是让这些球员到各个俱乐部去野蛮生长,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大自然法则,这球场上也一样,能力提高了,难道踢不上主力吗?现如今,集中起来组队,意思就是给你喂食,学习提高的能力,学习捕食的能力,将来能适应中超比赛,不至于给大自然给淘汰了。这样的圈养模式,能不能有所提高,还有待验证。比如陶强龙一人在中超有过出场经验,并且有过进球,如果国青参加中乙,陶强龙应该在哪里效力?
中乙联赛好歹也是职业联赛,国字号参与其中会带来一些问题。球队怎么算成绩?球员怎么算收入?一支乙级队的投入,一个赛季下来怎么也得上千万元,这笔庞大的费用由足协来出是否值得?即便是年轻球员,如果不算奖金,谁能保证球员会在比赛中尽全力?球队后勤和球员的健康,又是谁来负责?
总之,如此多的问题,还要多方协商得出一个好的结果,而不是马虎了事,如此一个“特殊培养方法”,属于“强打增强剂”呢,还是“误人子弟”,还要制定正确决策和方法才是,否则又是白白浪费球员四年光阴,下届奥运又成泡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乙联赛改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乙联赛改革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